一,认识桥本氏甲状腺炎:不止是 “陌生名字”,更是高发的自身免疫病。很多人第一次听到 “桥本氏甲状腺炎” 时,都会因名字陌生而忽视,但它其实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,在我国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 1.6%,且女性患者数量是男性的 5-10 倍,尤其在 30-50 岁女性中最为常见。 它由日本医生桥本策于 1912 年首次发现,因此以其名字命名,医学上也称为 “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”。其本质是免疫系统 “敌我不分”:原本负责抵御外来病菌的免疫细胞,错误地将甲状腺组织当成 “敌人”,持续发动攻击,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,逐渐失去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。与其他甲状腺疾病不同,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病具有 “隐匿性”—— 早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,患者往往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甲状腺相关指标异常,或出现轻微疲劳、怕冷等症状时,才意识到身体出了问题。 二,为何桥本氏甲状腺炎是甲减的 “元凶”?从 “攻击” 到 “功能衰退” 的全过程。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 “内分泌腺体”,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,调节新陈代谢、体温、心率、神经系统功能等。而桥本氏甲状腺炎导致甲减的过程,就像一场 “慢性破坏战”:免疫攻击持续损伤甲状腺:免疫细胞不断破坏甲状腺滤泡细胞,导致甲状腺组织逐渐被淋巴细胞取代,形成 “淋巴滤泡”,甲状腺的 “生产能力” 随之下降。甲状腺激素 “供不应求”:初期,甲状腺可能通过 “代偿机制” 勉强维持激素分泌,甚至因滤泡细胞破坏释放少量储存激素,出现短暂的 “亚临床甲亢”;但随着损伤加重,“生产工厂” 被彻底破坏,甲状腺激素合成量大幅减少,最终发展为 “甲状腺功能减退症”。 数据印证 “元凶” 地位:临床统计显示,约 80% 的原发性甲减患者,病因都是桥本氏甲状腺炎。也就是说,每 10 个甲减患者中,就有 8 个与桥本氏甲状腺炎相关。 三,警惕身体的 “求救信号”: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典型症状。由于甲状腺激素影响全身多个系统,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症状也具有 “多样性”,且不同阶段症状差异较大,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:甲状腺局部症状:部分患者会出现甲状腺肿大,表现为脖子轻微变粗,触摸时可能感觉甲状腺质地偏硬、有轻微压痛,但通常无明显疼痛;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结节。 全身代谢减慢症状:疲劳乏力;怕冷畏寒;体重异常;皮肤毛发变化;消化系统问题;神经系统症状。 特殊人群症状:孕妇若患桥本氏甲状腺炎,可能增加流产、早产风险,还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;儿童患者则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、智力发育受影响。 生活方式调整辅助控制病情的 “关键一环”。饮食管理,减少高碘食物的过量摄入,避免刺激甲状腺;增加富含硒元素的食物,研究表明硒可能有助于降低甲状腺抗体水平;作息规律:避免熬夜,保证充足睡眠,减少免疫下降。
展开剩余10%发布于:北京市倍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